01
小学语文期中都考啥?
小学语文的测试题型主要分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三部分。
基础知识主要会测试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四个板块。测试形式常用的有 “看拼音写汉字” “选择汉字的正确读音” “多音字组词” “同音字或形近字组词” “成语填空” “近反义词” “仿写句子” “改写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
阅读一般会有课内选段和课外选文之分。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欠缺,觉得这些地方是丢分的“重灾区”。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只要仔细去看题就会发现,所有的阅读题就是前面基础知识的一个浓缩版,可能题型上有互补,但是仍然跑不出上述基础知识的那些形式。
并且细心的考生还会发现,阅读题的答案大部分都在文章里,所以,小学阅读题的初衷是检验孩子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的。
至于写作,显然是考察学生的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的,所以这一题占了试卷总分的30%。
02
期中了,小学生该怎么复习语文?
1. 生字!生字!生字!重要的话说三遍。
建议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听写生字,并且出简单的看拼音写汉字的小卷子。
听写生字是有学问的——不能上来就听写,要给孩子一个“预热”的过程。比如今天准备听写十个词,就应该先让孩子看一遍,这样孩子就会特别注意去观察记忆字形字义,然后再听写,他也会更有信心。
为什么要每天听写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短时间内记忆的东西会有一个遗忘峰值,然后才会趋于平静。根据这个理论,如果第一天听写错误的生字词语在第二天第三天不断强化刺激就有可能记住;而第一天听写没有错的生字第二天有可能却错了,还需要不断强化修正,最后才会被牢记。
只听写词语生字也是不够的,因为试卷不会发音,“看拼音写汉字”还得先读准才能写对。所以家长最好每天中午给孩子出一些拼音,让孩子先开卷完成看拼音写汉字,再纠正因读错而写错的字,接着再给孩子一下午的时间去记忆这些词语,晚上睡前听写。
2.读课文!
大声、有感情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沉浸在文章里体会情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正在用自己的语言向听众娓娓道来。
课文读到什么程度?
读到听见上句就能接出下句,眼前仿佛就能看到课本的样子,从“形”到“义”都历历在目。
我们课本上的文章选择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就是俗称的“语感”。
3. 学会读题,一定要读懂题意再动笔。
读题首先读的是“题的数量”。例如,“看拼音写汉字,并画出整体认读音节”,这个题目后半句经常会被忽略,然后就白白错失了相应的分数。
再如,有的时候阅读题里会让“从文中画出某些有特定要求的句子”,题目要求仅占一行,又不需要抄写,夹在上下行里很不起眼,也会被遗漏。
读题其次读的是“题眼”。题眼指的是问题中的核心和关键要求。
例如有一次考试卷上习作题目是续编《田忌赛马》,要求“想象比赛之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写一写。”
看,这个题目里限制的时间是“比赛之后”,人物是“田忌”和“孙膑”,题眼是“事”。
所以这篇习作要想写好一定得保证“写事”(不能仅仅是对话),然后主要人物必须是田忌和孙膑(次要人物不能抢戏),最后故事必须是“比赛之后”就发生的。分析过后是不是就有写作方向了?
4. 一定要多读书!
这个“读书”不仅指的是读课文,还指的是读课外书。虽说要考试了,可是课外阅读仍然可以继续。考试之前阅读目的更加明确,既应该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又应该读自己在课堂上记的笔记。前者拓展了阅读的广度,后者加大了阅读的深度。
广泛且深刻的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在短时间里给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范文。“读”得多了,还会怕“写”吗?
03
给孩子心理压力疏导,帮孩子建立自信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他们打心眼里恐惧、反感、抗拒考试。即使家长在考试之前做足了功夫,如果孩子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的话,仍然有可能在考场上发挥不正常。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1.不要说小学成绩不重要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说“小学学习成绩不重要”这类的话,以为这就是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其实这种说法一旦落在孩子耳朵里,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反正出力不讨好,从而放弃努力。
2.不要只在乎考试结果
家长更不要只拿考试结果说事。尘埃落定的时候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还不如检讨一下自己,没有行下春风怎能望得秋雨?
3.要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给孩子定合理的目标
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比如今天课堂上复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多少?现在还记得多少?能写对多少?然后给孩子鼓劲:“咱们只需要再多记一道题(或三个字)就是进步!”根据心理学上的“就近发展区理论”,每次给孩子设定一个很近的目标,孩子更能有信心实现目标。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品课通-教育资源信息平台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