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最重要,回归教材是根本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做基底。很多高三班主任都说过:“如果学生能把基础题全部做对,考上本科没有问题。”因为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占到了整个试题60%~70%。
对于同学们来说,这一阶段要学会取舍,不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难题、偏题、怪题上。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应敢于舍弃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再熟悉、再巩固上。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坚决克服重资料、轻课本;重解题、轻听课;重深难题、轻基础题的倾向。总的要求是点点落实,板块清晰,网络完善。回归课本时,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因为高考中的大部分题目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多个知识点。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反思很关键,总结要及时
知识掌握越准确、越精细、越深刻,高考取胜的把握才会越大,收集整理、反思错误可以保证今后少出错甚至不出错误,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要务必记住做题重在总结反思。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错题本。错题本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勤于回头;三是整理细节;四是拓展延伸。对每一道错题的整理,至少包括:这是什么问题,我为什么出错,应该怎样做,还会有哪些变化等部分。
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很多学生就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过分在乎做题的数量与正确率,不对知识进行总结反思,缺少对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总结和归纳,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解题模式。
其实答案只是参照物,题目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能把题目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找到题目考核的知识点,分析题目,找出做错的原因,反思出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提高。看似费时,实则有助进步。考生不要怕耽误时间,一定要用些时间来进行思考、总结。
复习有计划,演练经常化
第三轮复习时间虽短,却不能没有计划。有些学生常感高考临近,时间不够用,却又无从下手。建议考生列一个时间表,这样就能目的明确,条理清晰,使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时间同步,心中不慌乱。
比如,第一遍,用约15天时间,第二遍、第三遍各用约10天时间。把复习任务细化到每一天,列一个计划表,贴在课桌上。每完成一项,就画一个“√”。
其次,第三轮复习时,模拟训练是家常便饭。但与高考的时间完全吻合的训练并不多。高考上午考试时间在9点,而高三学生上午的模拟训练时间大多从8点就开始了。
学生最好能利用 “高考时间”做高考模拟题。比如做语文模拟题时,时间卡在9点~11点半,在这个时间段内,认真答题,包括作文,也要认真写完。
看着容易做着难,三天不练会手生。在第三轮复习时,一定要保证每天做一定量的题,保证“手热”,不能把一轮、二轮复习时掌握熟练的知识、技能“放凉”或“整丢”。
高考时间紧迫,考场上学生心理紧张,需要有非常熟练的做题“手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考试。没有做题“手感”,在分秒必争的高考考场上,势必影响做题速度,影响考试发挥。
规范答题,养成习惯
卷面质量不高,潦草、涂改、不条理、不整齐、用笔颜色不美等现象比较突出。失分有时往往不是知识遗漏,而是答题不够规范。
规范答题的习惯靠平时养成,考生们可以学习近几年高考评分细则,熟悉各科规范答题的要求。平时答题时要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坏习惯,争取高考时该得的分一分都不丢。
在有学习氛围的环境中复习
实践一再证明,提早回家复习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一会儿喝杯水,一会儿上趟厕所,一会儿吃个苹果,或者干脆躺着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个人在家复习,还会产生孤独感,对学习并没有帮助。所以建议同学们,不要提早回家,应留在学校等有学习氛围的环境中,进行有序复习。
饮食上保持清淡,忌生冷
饮食是同学们后勤保障最关键的环节。复习和考试期间,同学们用脑过度,尽量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少吃肉,少放盐,保持清淡。
另外,可以多吃菠菜、草莓、柠檬,这些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有助于缓解压力。还有胡萝卜、干果等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提高记忆力。切记不要吃油腻及生冷食物,以防拉肚子及肠胃不适。
此外,同学们要少食多餐,不可吃得过饱或饥饿。在感受到压力时,可以嚼口香糖缓解压力。
情绪要稳定,调整好心态
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见,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研究发现:成绩处于一本线到二本线之间、二本线到三本线之间的同学以及高分数段的同学更容易焦虑。这些在分数线边缘的孩子担心自己从一批线掉到二批线上,或者从二批掉到三批。他们通常认为,“一分之差”可能改变命运,因此给自己施加较大的压力。
另外高分段的同学,目标特别明确,一般都瞄准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一旦考不上,心理落差较大,因此考前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也过于沉重。
对于大家出现的考前焦虑,其实并非完全不利。适度的焦虑其实有助于大家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心理学上做过有关考试心理的研究,研究表明,焦虑的水平与学习效果呈现“倒U”型关系。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学习效果都不理想,而中等程度的焦虑,则会让学习效果达到最佳。而重度焦虑则会造成心理过度紧张,大脑或身体都将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影响考试发挥,甚至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因此,适度焦虑其实是同学们最好的状态,如果同学们对高考过于不在乎,情绪放松,那胶原蛋白等身体激素的释放指数会很低,则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自我减压,轻松应对高考
妙招一: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减压
高考临近,很多同学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生怕浪费一分一秒,然而实际产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考前几十天,并不需要无休止的“冲刺”,而应该停下来“放松”一下。
喜欢阅读的同学,可以看看轻松的小文,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听听古典音乐,喜欢旅游的同学,可以给自己放一天假,到郊区走一走,接近下大自然。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压力,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妙招二:心理暗示缓解压力
心理暗示法的调节力无法估量。比如,在你心情差的时候,你就不停地和自己说我要让自己高兴起来,大脑在收到这种暗示后,真的会变得开心。失眠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不紧张,睡不着是因为暂时还不困,一会儿就能睡着了。”不断给自己传递正能量,就会自然地平静和放松下来。
妙招三:与小伙伴一起减压
同学们还可通过内部小团体的力量缓解压力。女生通常可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聊聊天释放焦虑。聊天内容不见得是和学习、考试有关的,可以找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提高愉悦感。男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打球,通过运动的方式将压力释放出来。
其次,这段时间,同学们应矫正自我认识上的偏差,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信心。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确定恰当的考试期望值,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既不要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的失败。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总之,只要你找对了方向,抓住了提高自己的关键点,在短时间内完全有能力创造奇迹。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品课通-教育资源信息平台看到的,谢谢!